58京牌
北京汽车牌照托管平台

交通人投身疫情防控阻击一线不凡身影

  非常时期,不凡担当。疫情当前,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干部职工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坚守岗位、奋勇担当,展示了新时代交通人不辱使命、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谱写了新时代交通人勇于作为、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

  部直属机关工青妇组织号召广大干部职工、交通巾帼、交通青年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一线。他们或默默付出、担当作为,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精神;他们或为交通运输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心里装着一张张“防疫地图”,力保全国交通运输正常有序运行;他们或逆向而行在一线采写感人事迹,为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工作加油鼓劲。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广大交通人将积极开展“战疫在行动、建功新时代”活动,竭尽全力“用情送关怀、用心送服务、用力送保障”,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成员许宝利:这是一场必须拼必须赢的阻击战

  2月15日23时46分,记者终于等到了身在湖北武汉的许宝利的电话。

  “不好意思,这么晚才回你电话。刚才一直在忙着赶写一个报告。关于你提的几个问题,我一一回答你。”记者与许宝利的交谈就这样在深夜开始了。

  许宝利是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成员,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道路客运管理处处长、部直属机关工会委员会委员。1月27日(正月初三),武汉“封城”第5天,新冠肺炎疫情到了最严重的时候,许宝利奉命从北京赶赴武汉。

  责任 “关键时刻只想着更好完成任务”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下设7个组,许宝利和交通运输部派出的另外3位同事都被分在了保障组,重点任务是加强对一线工作的指导,协助湖北省、武汉市做好疫情防控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除了协调解决大大小小的紧急运输保障问题,连日来,许宝利还起草提交了20份报告,总字数超过10万。

  今年是他从部队转业到交通运输部工作的第30个年头。“以前出差调研有年轻同志执笔,如今全部要自己动手,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年近60岁的许宝利笑着说,“这是一场必须拼、必须赢的阻击战!”

  白天外出调研、晚上参加例会、深夜整理材料,许宝利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他有些基础病,忙起来总是忘吃药。”许宝利的妻子天天打电话,提醒他按时吃药。

  1月22日,交通运输部启动疫情防控二级应急响应后,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许宝利担任运输保障组执行副组长。当日,许宝利所在的运输服务司道路客运管理处会同货运处,起草并发出了做好应急物资运送保障准备工作的通知。“这是交通运输部向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印发的第一份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文件。”许宝利说,随后他们又根据部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发出了两份明传电报,首次提出了“三不一优先”政策,组织各地储备应急运力、开展应急运输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

  当兵13年,练就了“胆子大、作风硬”。正月初二傍晚,许宝利得知被抽调进入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时,他想起了1983年大学毕业时在填写毕业志愿书的时候,第一志愿就是:到前线去。“能够上前线,是我一生的梦想。没想到,这个当年没能实现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我内心当时很是激动也深感使命光荣。根本没有一丝的恐惧,更没有退缩。”

  “以前参加过国务院工作组,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央指导组,能在关键时刻担此重任,心里只想着如何完成任务、不辱使命。”许宝利说。

  当天晚上11点,许宝利忙完手头工作回到家,连忙回放大年初一的新闻联播,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将要点记在了本子上。

  当妻子发现他反复看新闻时,许宝利说出了实情。“她没拦我,只问了去几天。我说:‘只有出发的命令,没有回来的时间表。’她就立马帮我收拾衣服去了。”爱人的理解和支持让许宝利感到心里很踏实。

  担当 “你告诉他,我们是中央指导组的”

  尽管思想上有所准备,但到武汉后的所见所闻,还是让许宝利心里“捏了一把汗”。

  眼前偌大的武汉三镇,与印象中的机场内外熙熙攘攘、城市街道人山人海形成了鲜明反差,最熟悉的几个长途汽车站都是大门紧闭,许宝利感受到了沉重的担子,他深知,保障湖北特别是武汉市疫情防控物资需要是重中之重。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交通运输部的各项工作安排落实落地,工作抓小抓细。

  在中央指导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向国务院领导庄严表态:交通运输系统已经进入战时状态,做好战前动员,运力储备充足,时刻听从召唤,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将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交通运输系统第一线,保证完成应急物资和医疗人员运输任务。

  走进防护服生产车间,来到车站码头,深入社区街道,赶赴部队医疗队驻地,与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同志商量工作……在最危险的地方,许宝利开启了连轴转的工作模式,他讲的最多的几句话就是:交通工具可以一时停运,但交通人一刻也不能停歇。病毒传播途径要切断,应急运输通道不能断。压实基层防控责任,补齐工作弱项短板。落实要实之又实,细之又细。

  要坚定必胜信心,要进入战时工作状态,用战时的举措、战时的速度与时间与疫情赛跑。他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起床,常常凌晨2点才休息。

  许宝利是个“老工会”,自2009年起就担任部运输服务司(道路运输司)分工会主席。他热心细致、认真负责,为大家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是全司干部职工信赖和依靠的“知心人”和“老大哥”。同样,他把他的细心和耐心带到了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出行难问题是否解决?应急物资接收、装卸、保管、配送责任有没有落实?援鄂车辆驾驶员隔离设施有没有到位?一线员工返岗通行怎么保障?每到一处,许宝利分秒必争,摸清实情,现场办公。

  2月3日,5个进鄂应急物资中转调运站全部设置完成,其中一个距武汉350多公里。在此之前,许宝利一一进行了实地督导,协调解决了卫生防疫人员不足等多种困难。其中武汉周边的4个,他去了两次。

  “你告诉他,我们是中央指导组的”是许宝利第一次说“大话”。原来,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擅自“封路”,影响不少应急物资运输车辆通行。2月1日,一辆往返于安徽合肥和仙桃之间运送防护服原料的货车途经仙桃市某地时,被当地村民拦了下来。

  “中央指导组的一位领导向我反映说司机已经被困几个小时了,当地就是不放行。情急之下,就让货车司机表明了我的身份,没想到这招管用。”许宝利说,处理紧急问题有时还需要“亮剑”。

  同时协调湖北省武汉市有关部门和企业,快速解决援鄂医护人员滞留机场问题;协调解决各地劝返湖北省籍应急车辆问题;帮助口罩生产企业解决运输生产设备问题……类似的协调沟通、指导督导还有很多。武汉“封城”以来,水陆空邮“生命大通道”日夜不停,2万多名医护人员、数百万吨物资装备从四面八方驰援武汉。

  在做好保障组工作的同时,许宝利坚持连夜总结当天调研情况,将地方经验和问题及时向交通运输部报告。

  “交通运输是生命线,保障政策晚出台一天,应急物资晚运到一天,很可能影响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很多工作要力争做在前头,战时状态就要有战时的打法。”许宝利说。

  坚守 “更大考验在后面,不能有半点松懈”

  连日来,湖北省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生死考验面前,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

  “我们行业的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住了第一阶段的考验,政治合格、作风过硬,是一支可以让党和人民群众放心的队伍。”许宝利感同身受地说,“我们做的这点事、冒的这点风险,和那些日夜奔波在路上的司机相比,和那些舍身忘己在防疫一线的交通人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当前,湖北特别是武汉的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决不能有半点松懈。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企业复工复产、农民工返岗就业需求不断加大,未来一段时间交通运输保通保畅工作依旧繁重。”许宝利说,“每个人都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王淑芳工作室:守护抗疫路上“同心桥”

  2月10日,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运输信息化事业部总经理王淑芳彻夜未眠。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企业复工复产在即,农民工返岗运输保障任务艰巨。当日下午2点多,王淑芳工作室接到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来电,“明天上午10点,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上线农民工返岗包车管理功能,能不能实现?”“能!”接到任务的王淑芳语气温柔而坚定。

  此时,留给他们的时间不足18个小时。王淑芳带领工作室团队,与时间赛跑,连夜对系统客运接驳功能模块进行技术改造,同步开发测试,如期上线应用。上线仅3天,该功能就服务农民工返岗包车42趟次,搭建起农民工返岗跨省包车管理的实时信息共享通道。

  全国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系统、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全国互联网道路运政服务系统……这些面向社会服务的系统,犹如一座座“同心桥”,连接起交通人与人民群众同心战“疫”、守望相助之心,汇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之力。

  作为这些系统的技术开发和保障团队,王淑芳带领工作室团队坚定信念,冲锋在前,当好服务和保障百姓出行、重要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防疫物资运输车辆调度和在途运输、网上业务办理的技术排头兵。

  24小时在线 保畅12328

  “您好,我有一批口罩想捐赠到武汉,请求协助运输。”

  “我有一辆轻卡货车,如有运输医疗物资需要,愿意无偿提供运输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12328电话系统相继开设“疫情防控物资运输保障专线”“疫情防控物资捐助协调专线”,每天都会接听很多这样的来电。

  电话两端,携手战“疫”。据统计,截至2月16日,12328电话共受理疫情防控有关电话业务22.07万件。每一次焦急的询问、每一回热心的捐助、每一个温馨的建议,都让王淑芳深有感触:“没想到12328电话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保障全国12328电话系统稳定运行,王淑芳和工作室团队全力以赴,24小时技术值守。

  王淑芳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孩子期待已久的家庭旅行,不得不再次“泡汤”。团队成员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坚守岗位,以专业的能力及时处理好每一次突发问题。

  为了更好发挥12328电话倾听民声、畅通民意、汇集民智的作用,王淑芳带领工作室团队对疫情期间的12328电话业务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百姓主要关注的问题集中在疫情路况、公共交通疫情防护等,并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加强防护措施等方面给出建议。团队及时将这些信息分析上报,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

  不只是技术团队,更是网上服务窗口

  “我的道路运输证在2月5日已过期,现在无法通过系统正常发起业务申请。该怎么办呢?”2月7日,司机田师傅通过全国互联网道路运政服务系统客服QQ群求助。

  按照线上业务办理规定,道路运输证超期需要去办事大厅窗口办理。考虑疫情期间情况特殊,王淑芳主动与业务主管部门和车籍所在地运管部门沟通协调,带领团队加班修改程序,对系统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调整,确保疫情期间办事人只需在“网上服务厅”办事。

  该系统可谓“临危受命”。系统于去年12月31日上线试运行, 按照正常工作流程,试运行期间只需收集问题,正式运行前一次性解决。“疫情就是命令,我们直接把试运行当成正式运行。”王淑芳带领工作室团队白天保障系统使用,每天晚上8点后进行技术改进,确保问题绝不过夜。

  工作室成员刘利静是负责系统开发的工程师,也是2岁孩子的妈妈。她回忆:“在一次次哄着孩子说工作马上就完却又一次次食言的过程中,娃学会了新的表达方式——‘妈妈工作完了没?’”

  “特殊时期,我们不只是技术团队,还是服务窗口。”王淑芳这样要求工作室团队成员。

  每天,线下服务电话不断响起,大家手机里300多人的客服QQ群、与各省系统技术对接的微信群、与各省业务管理部门对接的微信群常常“刷屏”,王淑芳和工作室团队成员总是第一时间回应技术问题。

  线上线下24小时技术值守和服务协调,业务咨询“件件有回复”,待解决问题“件件有跟踪”,已解决问题“件件有记录”。截至2月16日,共办理业务12700多件,“相当于群众少跑了一万多次”。

  “业务办理非常快,给业户节约了时间,节约了成本!”“对初进系统的企业很细心的指导,审验速度快。”“服务人性化,一件事网上一次办好,棒。”……1400多条评价,好评率达到99.16%,这让王淑芳和工作室团队成员一扫疲倦。“这既是对我们的评价,更是对我们的期待。”王淑芳说。

  时刻思考如何做得更多

  对于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的领路人王淑芳来说,疫情期间怎么让信息化发挥作用,如何做得更多,是她时刻思考的问题。

  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在疫情期间承担着运输保障的重任。随着疫情变化,“两客一危”车辆上线率1月22日开始明显下降, 2月9日开始逐步上升,目前仍处于低位。数量虽不多,但每一车都是群众生产生活的必需品、重要的防疫物资,每一车都是人们安全畅通出行的愿望,不容有半点闪失。“此时的联网联控系统,联的是信息,通的是信心。”

  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陆续向王淑芳发来求助信息,提出如何实现线上车货快速匹配、疫区车辆精准跟踪等实际难题。

  凭借技术保障联网联控系统的经验,王淑芳工作室帮助企业加强疫区车辆管理,提高运输组织效率。

  与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打造危化品运输车辆管理服务系统,在疫情期间给石化行业企业免费提供预约排队、疫区车辆查询、运输车辆调度等信息服务。

  与新希望集团运荔枝科技公司合作,联合打造冷链运输信息调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联合,为疫情地区提供义务运输服务。截至2月16日,王淑芳工作室配合运荔枝公司,保障运输各类民生、防疫物资95车次,累计超过1500吨。

  2月1日以来每天值班在岗、手机24小时在线,运维管理多个系统,做好工作室疫情防控……已经连轴转的王淑芳总觉得还不够,她说:“我们不能像医生一样奋战在最前线,不过团队开发管理的信息系统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也算是尽自己微薄之力吧。”

  冰雪终将消融,静待繁华盛开。“我将带领团队,不忘初心,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使命放在首位,放在心里。”目前,王淑芳正带领工作室团队奋斗在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应用升级整合之路上,以信息化手段守护好抗击疫情的座座“同心桥”。

  中国交通报社采编中心:奋战在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前线

  选择了记者职业,选择了交通行业,就要随时准备出发。1月21日交通运输部启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以来,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国交通报社采编中心的20多位采编人员闻令而动,迅速投入应急宣传报道工作,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及时报道部党组举措,采访一线的感人事迹,为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工作加油鼓劲,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1月24日至31日报纸休刊期间,采编中心为报社新媒体平台提供原创文字稿件及图片、视频75篇(张、个),多个视频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上反响强烈;2月1日恢复出报以来,采编中心每天承担了全社50%的版面任务。截至2月15日,采编中心“大交通”微信公众号刊发了36篇原创稿件,多篇报道被交通运输部及相关领域微信公众号转载。

  临时退票留京值守

  1月22日中午,综合考虑了湖北疫情的发展和应急宣传报道的需求后,老家在湖北孝感的卢锐反复劝说父母同意,毅然退掉了当天下午回家过年的高铁票,留在北京参与应急宣传报道;林芬取消了到张家口过春节的计划;王姗姗也取消了回大连为90岁姥姥祝寿的行程。

  1月24日报社紧急成立驻部应急新闻报道小组后,采编中心在京的林芬、王姗姗、卢锐、马士茹从1月25日(大年初一)开始到部值守。

  在京外的刘玢妤、张雨涵、阎语、薛彩云等与民航、铁路、邮政快递等相关部门、企业保持24小时联系,随时给报社新媒体平台提供新闻稿件;张雅凌、王晓萌、苗蕾等积极参与“大交通”微信公众号的采写和编发工作。

  提前返京投入战斗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展开,应急宣传报道任务越发繁重,采编中心动员全体人员进入工作状态,有条件的立即改签车票、机票提前返京。1月31日开始,采编中心返京人员迅速投入出报工作。

  节前坚守到1月23日的毛剑1月27日(大年初三)晚上就从山西老家回到了北京,按要求居家隔离期限一到,立即重返驻部记者工作岗位;刘兴增1月28日(大年初四)乘坐10个多小时的高铁,从福建老家赶回北京,全面统筹采访和出报工作。

  2月1日,刚从山西老家返京两天的杨红岩深入北京四惠交通枢纽采访,连夜撰写长篇通讯——《我们全力以赴,一定能扛过去》,深入报道了北京交通运输部门统筹市民通勤和疫情防控的举措,受到部领导充分肯定。

  同舟共济向光前行

  “今天白天总理答应的两万副护目镜,山航刚刚送到了!”1月27日22时许,刘玢妤撰写的一则消息在朋友圈刷屏。这是采编中心“大交通”微信公众号积极策划、及时宣传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缩影。

  “大交通”微信公众号开辟《交通战“疫”》栏目,由本报记者通过电话或微信,深入采访一线工作人员,推出了《我们的站,我们的战》《我送救命物资进武汉》《我们参与火神山医院建模》《邮车开不到的地方,我们抱着包裹跑》等日记体形式有深度有温度的稿件,感动了无数读者。

  采编中心还成立了评论小组,撰写了《同舟共济坚决阻击疫情 科学施策贡献交通力量》《一手科学防疫情 一手统筹保运输》《生命之火 为爱燃烧》等多篇评论,较好地引导了行业疫情防控舆论。

  20多天来,驻部应急小组一天都没有休息,熬夜到凌晨是常态,采写了各类稿件50多篇,马士茹累倒了;“大交通”微信公众号团队经常深夜还在采访写稿、讨论策划,刘玢妤也累倒了。在澳大利亚探亲的庄妍,千方百计购买口罩,快递给同事做好防护。王姗姗每天自驾车几十公里到报社上班,顺路还采购了一批新鲜蔬菜分给同事。

  铺设有形的行之道路,交通人是先行官;架起无形的爱之桥梁,交通人是急先锋。采编中心全体人员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重要指示精神,始终保持顽强的奋斗精神和战斗力,坚守在疫情防控宣传报道的前线,为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京牌租赁与转让:58京牌网 » 交通人投身疫情防控阻击一线不凡身影